2021-05-03T15:28:01.000000Z
以前總想著要壓抑人格,現在則把他們也當作「人」看待。
四個截然不同的自己
大亨說目前已知的人格,已經有四個。
他是主人格「大亨」,負責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。
第一個出現的人格,是「小羽」,一位17歲女孩。其中還有一個反社會很像小丑的人格,叫做「良」,習慣用破壞和暴力解決事情。最近一個則是「小肆」 是大亨後來學習冥想後出現的人格。
睡著後好像出現了另一個自己
(照片為小羽,攝影:江沛。)
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體內「可能存在著別人」,大亨形容是一段循序漸進的過程。
起初只是覺得偶爾會恍神,回神過來,卻少了一段記憶。有時候是睡醒起床滑手機,透過電話紀錄才發現,在「睡著後」他竟然打了電話給朋友,還聊了快三個多小時。
「我完全沒意識自己有打電話,過程中我們到底說了什麼、聊了什麼,我也一點印象也沒有。」大亨說。
人格分裂的開端:阻止不了的校園霸凌及強暴案
推敲自己開始出現人格分裂,應該是在高中。
當時除了家暴問題讓他嚴重失眠外,在班級裡還飽受霸凌之苦——沒有心靈寄託的大亨,因此投身於網路交友平台,在上面結交了一群網友。大亨漸漸從中找到歸屬感,也把這些朋友都當作家人真心對待。
「後來我才知道,裡頭有一個哥哥是強暴犯。」
「他人看起來很好,我曾真心信任他,但沒想到他後來卻做出這種事....強暴了群裡很多女生......」
諸多未解的人際壓力再加上自己沒能阻止這一切發生的罪惡感,強暴案事件成為最後一根稻草,壓垮大亨17歲的心靈,破碎成不同的人格。
事隔十年,開始接觸心理諮商
事隔十多年,大亨才尋求了心理諮商師的幫助。在諮商師的協助下,大亨確診自己是多重人格分裂。
「她很有耐性地承受我長達十多年的黑暗,也很努力地和我一起嘗試不同的治療方式。」大亨很感謝他的諮商師。
「但當她提到希望將我的所有人格,透過治療融合成一個『完整的人格』時——我當下就感受到人格們群起躁動的聲音,包括我自己,身體像要爆炸了。」
「我是真的嗎?還是『大亨』也只是一個『人格』而已呢?這麼做的話,『大亨』會不會也因此消失呢?」
思考這些問題,讓大亨打從心理感到害怕。
不再壓抑人格,大家都有權享有「時間」。
在這樣的經歷後,大亨變得更能同理體內的人格。
「以前總想著要壓抑人格,阻止他們出現——但換個角度思考,如果把人格也當作「人」看待的話,不給他們身體主權,其實蠻像囚禁的。」大亨說。
於是大亨開始嘗試釋出更多身體的時間,與人格們共享,在確保不會傷害到他人的前提下。
與人格和平共處
去年,大亨讓小羽主導身體,出席一場朋友們舉辦的市集。
小羽興奮極了,她為自己挑選漂亮的洋裝、戴上遮陽帽、化了全妝盛裝出席。
大亨說原本他有點擔心小羽,因為朋友們認識的是「大亨」卻從未見過「小羽」,很怕大家的反應傷到她,畢竟她還是個孩子。
結果出乎意料,大家都誇小羽很漂亮,這樣打扮很適合她。
小羽的粉墨登場超成功,後來還因此交到了男朋友呢。(笑)
目前大亨和自己的疾病穩定和平共處中,
每當談到人格的話題時,大亨更像是在分享自己好朋友的Chill事,而不像是在談論疾病。
是呀,誰說面對生病的方式,就只能追求根除和痊癒呢?
選擇與自己的各種面貌和平共存,
或許有一天,我們都有機會發現始料未及的美麗:)
推薦你收藏我們都有病的同名書籍:《我們都有病:逃避,有什麼關係?致為病拚搏的年輕世代》
#解離性身份疾患 2 years ago